時間已進入到2021年7月份,按照往年傳統的行情,又將進入各家教育裝備公司生產出貨的旺季,教育信息化項目招投標陸續進行,中標項目施工建設的高峰期,但是今年似乎有點變化,除極個別的項目,不少項目基本都處于延期或暫停的狀態,偶爾有區域智慧教室,智慧校園的超大項目啟動,但在招標前基本都大局已定,也不是一般公司可以參與的,現就2021年出現的一些教育大項目,拋磚引玉來分析智慧教育裝備行業后續發展的動向。
一、政策導向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從國家層面上已經開始引導從原來的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進行一些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從政策制定到各地方實施落實和相關資金配套,一般都會有半年到一年的傳導周期,下一步政策和資金上一定會是向學校,老師,學生的評價方面去傾斜,給如ai教學評價,教育大數據帶來發展的空間。
在線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2021年受到全面打壓,俗話說一人補課是提高分數,一群人補課是提高分數線;過渡和不節制的校外補課,加上資本的推波助瀾,造成教育的內卷,在選拔性考試機制不變的情況下,政策上的壓制只會導致優質的教師變的更貴、更稀缺,高端教育資源的與大眾階層無緣,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回歸到公辦學校的課堂,那些更好服務教學過程的系統和工具也將迎來一波機會。
二、項目分析
以下拿上半年幾個典型的項目進行分析
1、過億的超大型項目
從以上三個項目中來看,硬件上以智慧教室,AI課堂,精品錄播教室,常態化錄播教室,功能性教室(書法、創客、實訓,人工智能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為主,軟件平臺除了傳統的資源平臺,辦公平臺以外還增加了教育大數據平臺。另外對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以及相關服務培訓都有單獨做為招標項目來體現。
2、千萬級別大項目:
3、百萬級別中小型項目
目前還是集中在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項目中標金額一般在100萬-500萬之間,上半年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寧夏、安徽、河南等地區,主要以填補原來信息化建設的薄弱項,偶爾有一些新建校做整體校園信息化設備的采購,主要還是以教室電教裝備為主。
1、智慧教室項目建設的多樣化
本人曾經發表過《2019年智慧教室行業市場分析》,在2021年智慧教室的建設已經從985、211類的高校,向普通大學、職業學校、以及中小學建設普及,趨勢已經比較明顯,但高校的BYOD模式((Bring Your Own Device))
不太適合普教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家長買平板的方式來開設智慧課堂班經2020年浙江嘉興被國務院督導組整改以后,全國各地紛紛叫停,目前仍然有一些項目還是采用平板教學模式來實現智慧教室中學生的互動教學和數據采集,但終究是個過渡性產物。
2、“三個課堂”的大項目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落地
三個課堂政策的提出,目前來看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得到實際的應用和落地,只有在那里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才有實際應用的價值,政改資金和中央定向撥款讓一些地區教育裝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如何高效、快速的提升老師的信息化素養以及老師的素質應該是這些地區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3、教師培訓和相關服務會有很大的發展
上半年出現的大項目中普遍提到了信息素養的提升,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以往建設的一些教育信息化裝備,老師使用的功能及其有限,如很多大屏一體機,電子白板只是做為一個PPT顯示功能在使用,老師不是技術專家,如果讓他登入各類授課平臺,打開不熟悉的教學軟件,上傳課件,錄制編輯微課視頻,以及在課堂互動時還要指導學生怎么使用平板,基本上是玩不轉的,只能是極個別老師公開課秀一下,根本對目前的大部分老師沒有幫助,而且只會增加負擔老師的負擔。
因此認真做教育服務的公司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職能部門和項目運作模式的改變。
2020年-2021年北京海淀區智慧教室的兩個項目均有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來主導,以“科技場景創新推動教育變革”,為提升教研和老師教學的水平,去進行一些教育裝備的集中采購,后續以教研為目前,提升老師教學水平、教學督導、教師評價為目的的裝備采購,是否會在全國其他地區推廣開來,成為一個新的動向,需要加以關注。
5、教育大數據類的產品和系統已成為教育大項目的必備項
其實在近幾年來,教育大數據,AI人工智能,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是真正能落地產品和項目屈指可數,而且很多都沒有實際的東西,人工智能也是先有人工,后有智能,數據到信息,信息到知識,由知識才能到智慧,只有精準相關教育數據進行支撐,才能實現所謂AI教學,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教育治理運行機制的現代化等等理念。